暨南经院名师系列 | 刘金山:经济学是常识,事关我们的美好生活

发布者:彭毅发布时间:2022-04-28浏览次数:1650

刘金山,男,1971年生,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威尼斯欢迎你welcome副院长,教授,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广东省委宣传部经济形势宣讲团成员,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刘老师在威尼斯欢迎你welcome任教的第20个年头。从初入羊城的陌生到逐步融入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他经历了世纪初的住房体制改革,也见证了东家建校100周年的盛大庆典。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未曾泯灭他对经济学的初心。在刘老师眼中,经济学是常识,事关我们的美好生活,而普及经济学知识是他的不二使命。

 

他与经济学的故事

1997-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刘老师读了很多书,对经济、社会、历史、哲学、文化方面都有涉猎。但使他比较惊诧的是:1998年夏天,全国尤其是南方洪水泛滥,这时从学术界传来一种声音:洪水有益论

当年,刚刚就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了经济“保八”,由于发生了洪水,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负面的冲击,导致我国存量生产能力、各种生产要素受到冲击和破坏。但是,当时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洪水有利于经济增长,可以通过灾后重建扩大需求。

在刘老师看来,这是典型的“破窗理论”:把窗子砸掉,再换上新的窗户,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听到这个观点时,刘老师觉得很惊诧,认为这个理论违背常识,后来就想:经济学应该是一种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常识。

从那时起,他就树立了“把经济学当做一种常识来普及”的信念;未来时期,走上讲台时,要进行经济学布道,其使命是“启蒙思想,张扬理性”。要把经济理性作为一种常识,无论国家、地区还是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种常识。

12006年于美国考察

 

他与广州的故事

伴随着世纪初的和煦春风,“启蒙思想,张扬理性”,陪伴着他一同抵达广州。

“你为什么会到广州工作,

而不是留在北京?”

这是刘老师在暨大报到时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来广州?刘老师这样说道:

“经济学是一种常识,它应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密切相关。我到经济开放的前沿去工作、生活,看看经济开放的前沿是否市场化,探究当地经济运行到底是什么样子。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999年底,因缘际会与威尼斯欢迎你welcome结缘,20007月正式进入威尼斯欢迎你welcome经济学系,走上了讲台,开始践行使命:启蒙思想,张扬理性。立足暨大,立足广州,把广东看作一个经济学原理的巨大试验场,以此来看中国,看世界。

今年是刘老师在广州工作的第20个年头,在他看来,这20年对于他的成长来说,是一个收益递增的过程。

“这20年的教师生涯,首先是我个人成长和学习的生涯,使我对经济学的认知、社会科学的综合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从中我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刘老师如是说道。

22009年于中央党校学习

 

他与“嗨经济”的故事

正如《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讲,世界是平的,永远在线。刘老师发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一名知道分子很容易,但是做一名知识分子却很难。我们也许知道很多事情,但对其背后的逻辑、成因、走势不甚了了。

在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看来,刘老师不仅能把经济学知识点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分析得很清楚,而且能将它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因此在他们的建议下,刘老师在2017年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叫作嗨经济,并于20178月推出了第一篇文章《故我在》,文章是写给即将开学的学生的。而他每年9月份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开场白便源于《故我在》这篇文章。

一开始,公众号主要是面对学生,推文的主题包括课堂讨论的一些内容。其中,2017十一黄金周期间,刘老师就闲暇问题作了十分生动的分析。

由于经常被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邀请去做宏观经济形势的讲座,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经济形势宣讲团成员,每次讲座结束后,刘老师都会受到听众的踊跃提问,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来,他发现有些听众的问题可以通过推送的形式进行回答。因此,每次讲座后,刘老师会广泛收集观众提出的问题,同时汇总“嗨客”在公众号后台给他私信的小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作出书面回答。

所以,通过与“嗨客”两年多的互动,刘老师最大的体会是:“虽然‘嗨经济’是我发声的一个平台,但实际上是我和我的学生、朋友、认识的各界人士以及‘嗨客’共同成长的结果;这个平台相当于是推开了一扇窗,是我践行‘经济学是常识,事关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平台;基于此,嗨经济还要持续做下去,纷繁复杂的世界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还需要继续普及下去。”

3嗨经济公众号二维码

 

20年,他坚持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便是读书。

在刘老师眼中,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先学习,自己不学习很难给学生讲清楚知识点的逻辑。这20年来,他最持续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坚持读书,每年都买很多书,而且读书的速度很快,不仅仅读经济类的书籍,历史、哲学均有涉猎,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博览群书。

第二件事情,则是教书。

对于教书,刘老师的理念是:一定要把经济学原理的逻辑用很轻松、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经济学专业的、甚至以前没有读过经济学的学生一听就能懂,能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为了讲清楚“时间价值偏好”这个知识点,他思考了很久利息背后的逻辑,最后以“3岁小女生放弃吃今天的1个苹果换明天的1个苹果加1个葡萄的故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听罢,学生们豁然开朗。

“所以说,在我20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是给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讲课,首先,我必须把问题背后的逻辑思考清楚;同时,我要用很轻松、浅显的语言把这些逻辑讲出来,这是我持续做的第二件事情。

第三件事情,便是和学生们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

对刘老师来说,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很重要的。每年开学的第一次课,他都会问学生们一个相同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来这儿读书?”

在他看来,原因其实很简单: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使学生们变得更稀缺,从而获得市场更高的定价。区别于科研机构,学生身上的潜在生产率是高校最大的产出。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潜在生产率从而使他们变得更稀缺呢?刘老师认为,需要树立一个理念:学生是学校最大的、永恒的财富,师生关系是学校内部最重要的关系而不是之一,而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学校正常运行乃至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早练’,即早早练习。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启蒙思想、张扬理性,通过浅显的语言把经济学专业的知识点和原理讲清楚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形成一种互动,让他们形成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或范式,这个是很重要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经意间,你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态度。”刘老师如是说道。

的确,几年前发生在刘老师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至今仍令他记忆深刻。某年新年伊始,刘老师曾上过课的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他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便给她点了个赞。事后,学生私信刘老师,写了一段话:“老师啊,我工作以来,开始并不顺心、并不如意,但是这几年我逐渐步入正轨,事业正在向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上课时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所有的经历都是所得,无论好坏悲喜,这些所得都会成为你人生中很重要的力量与积累,将成为你人力资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您的这句话,使我把所有的困难都记住了,我的经历就是我的所得。”

这句话给了刘老师很大的感触,作为老师,他很欣慰:课堂上讲的话对学生职场过程竟然有这样的精神激励作用,践行了他一开始的使命。

刘老师常给在校的学生讲一句话:在校学习,是你一生中最轻松的事情;一旦走出校门,各种社会角色扑面而来,你会感觉到在校学习的弥足珍贵。

刘老师认为,在威尼斯欢迎你welcome20年的教学生涯中,读书、教学、互动是他一直坚持做的三件事情,未来还要继续做下去。

最后将一位毕业多年的师姐的一首诗送给刘老师:

经邦济世学丰硕,

国泰民安瀚海襟。

桃李满园承矢志,

从师续梦此间寻。